2017年,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超過28億人次,收入超過7400億元,從業人員900萬人,帶動700萬戶農民受益。近日,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農業農村部2018年將通過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行動,打造一批生態優、環境美、產業強、農民富、機制好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。
近年來,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快速增長的同時,有品位、高質量、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,對農耕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傳承利用不夠,硬件設施建設滯后,軟件管理服務不規范。
為此,農業農村部提出完善精品品牌創建體系,促進產業標準化、規范化水平;樹立一批在全國叫得響、立得住的品牌。
一、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級。創新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體系建設,以行政村鎮為核心,建設一批天藍、地綠、水凈、安居、樂業的美麗休閑鄉村(鎮);以集聚區為核心,建設一批功能齊全、布局合理的現代休閑農業園區;以經營主體為核心,建設一批增收機制完善、示范帶動力強的現代休閑農莊。全國上下聯動、精心組織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大會、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等主題活動,分時分類向社會發布推介精品景點線路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培育農業嘉年華、休閑農業特色村鎮、農事節慶、星級農(林、牧、漁)家樂等形式多樣、富有特色的品牌。
二、完善公共設施促升級。充分利用不同渠道的資金,加大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,改造提升一批休閑農業村莊道路、供水、停車場、廁所、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,扶持建設一批設施齊全、功能完備、特色突出的美麗休閑鄉村(鎮)、休閑農業園區和休閑農莊。鼓勵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、特色民宿、購物、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,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。
三、提升服務水平促升級。組織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才培訓行動,加強行政指導、經營管理、市場營銷等培訓,培育一批積極性高、素質強、善經營的行業發展管理和經營人才。
四、傳承農耕文化促升級。結合資源稟賦、人文歷史和產業特色,挖掘農村文化,講好自然和人文故事,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文化軟實力和持續競爭力。按照在發掘中保護、在利用中傳承的思路,做好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保護認定,加大對已認定遺產保護和合理適度利用。
五、注重規范管理促升級。梳理、修訂和完善現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標準,加大宣傳和貫徹力度,提升產業標準化、規范化發展水平。注重發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協會、產業聯盟和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,形成經營主體自我管理、自我監督、自我服務的管理服務體系。
產業興旺是根本,生態宜居是基礎,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加速推進中。大千生態作為生態景觀行業的骨干企業,近幾年積極參與美麗鄉村、特色小鎮的項目建設,堅持高定位目標、高起點規劃、高質量建設、高效率運營,通過科學的項目規劃,深入挖掘區域文化,著力打造地區旅游品牌,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快速推進添磚加瓦。